很多老板應該都遇到過一個問題。看著公司賬戶里的錢,想要轉到個人卡上卻遭到了會計的阻攔。那么公戶轉賬轉給個人私戶到底可以嗎?
隨著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個人進入到創業市場。自己開公司,自己公司的錢想要轉到老板個人卡上, 卻遭到了會計的阻攔,還講了一大堆老板不愛聽的政策、風險。老板們就有了一個疑問,我的公司我的錢,為什么就不能轉到我個人卡上,為什么我拿我的錢還要交稅。
那么我們想要知道公戶轉賬到私戶可不可以,要先想明白一個事情,公司的錢到底是誰的錢。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從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公司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也就是說公司的錢是公司的,不是某個人的。那么公司的錢是怎么來的呢?是股東的認繳或實繳出資,也就是老板拿出來的錢。
老板是不是覺得很冤很不公平,我掏出來的錢,轉眼就不是我的錢了。《公司法》第四條:公司股東對公司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成立公司是為了賺取利潤,公司就是利用公司享有的財產權參與市場經營,獲得收益。也就是說股東享有收益分配權。簡單說就是你投資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另外一層資產收益是指公司經營到期關閉,轉讓處置股東亦享有收益權。
股東除了享有公司資產收益權外,股東還有管理權。這里就引入了一個新概念,收益權和經營管理權。舉個例子,京東是一家知名企業,劉總作為股東之一享受公司收益權,另外作為股東擁有公司的管理權,就是有權利指派、聘用員工參與公司的經營。兩權分離也是現代化企業的一個重要標志。而對于一些小型公司來說,公司規模有限,人員有限,所以多數情況下,收益權和經營權都是由股東來統一。這也是造成很多老板認為公司的就是我的, 公司的錢就是我的錢的一個原因之一。
所以,那些拿錢出來投入到社會財富再創造中的企業家應該是收到人們歡迎和愛戴的。在我國歷史長河中不乏一些偉大民族企業家,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創造了就業機會。
說了這么多,難道股東就只享有一個收益權嗎?公戶的錢到底能不能轉到私戶呢?答案是在一定范圍和前提下是可以的。我們列舉幾種可以公轉私的情況:
公轉私的四種合規方式:
第一種:發工資
給員工發工資,工資又涵蓋工資、獎金、勞務報酬等,統稱工資薪金所得,同時需要申報個人所得稅,不然,轉賬與工資就不匹配了。
第二種:股東分紅
公司盈利交完企業所得稅和20%的個人所得稅后,可分給登記在冊的股東。
舉個例子:A公司盈利100萬,老板想把這個錢轉回至個人口袋,那具體會涉及哪些稅收呢?
企業所得稅:100*5%=5萬
分紅的個稅:(100-5)*20%=19萬
剩余到老板口袋:100-5-19=76萬
第三種:借款
借款,什么人員可以找公司借錢呢?必須得與公司有關系的人員,比方說,員工、法定代表人、股東等。在借款的過程中,有一些必經的步驟。
第一步:公司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
第二步:通過對公賬戶把錢轉至借款人
公司在外的借款,有一個特別注意的事項,與股東個人的借款,一定要記得催促歸還時間,如果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歸還,這個借款就由借款轉為分紅,會涉及20%的分紅個稅。
舉例:A公司,張老板25年3月份從公司借款100萬,實際歸還時間是25年12月31日,但是因為張老板非常的忙,錯過歸還時間,到26年6月歸還,那就有可能產生20%個稅(20萬=100*20%)的風險。
第四種:業務發票報銷
一個核心,與公司業務相關的真實發票報銷,無需繳稅和歸還。
以上情況,我們是可以合理講公戶的錢轉入私戶的方法。企業幾項可能都很容易理解。關于分紅交稅,很多老板可能就又有疑問了吧。如何少交稅呢?這就涉及到更多的是稅務政策和稅法知識,在此不展開討論。有這方面需求的老板,可以咨詢稅務咨詢業務,結合業務實際為您制定合規合法的方案。